资治通鉴:权力的游戏,越是拙劣的剧本,越是激烈的斗争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07:42 点击次数:142
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,齐威王手下有著名的“二忌”——齐相邹忌和大将田忌!
“二忌”都很有能力也很有名,邹忌讽齐王纳谏、田忌赛马的故事,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!
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,却是彼此相忌,看向对方的眼神中充满了憎恶、怨恨、嫉妒。
这种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终于在齐威王执政晚期爆发了。
这一年齐威王57岁了,看着辅佐了一生的齐王日渐衰微,身体每况愈下,邹忌的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安——
一旦齐王去世,对手田忌身为齐国田氏王族,更兼战功彪炳、威名显赫,极有可能获得新任齐王的信任取代自己,那么自己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!
怎么办?他需要为这种可能出现的危局,未雨绸缪!
在下属公孙阅的谋划下,邹忌决定先下手为强,派人假装田忌的家臣,拿着黄金十斤到街上去占卜:
我家主公三战三胜,声威满天下。想要做大事,特来占卜吉凶!
然后来个金蝉脱壳,等问卜的人走了以后,邹忌派人逮捕了占卜先生,在威王那里打了田忌的小报告——
今有大臣田忌,欲为不轨之事,验证问卜之辞俱在,请主上明断!
说实话,剧本很拙劣,但就是这样拙劣的剧本,却让田忌百口莫辩,怒而发兵攻打邹忌,不胜,最后出逃楚国去了。
这一局,公孙阅和邹忌赌赢了——
没错,战功彪炳、威名显赫,固然是田忌的一大优势,但又何尝不是一把双刃剑?
它的反面就是手握兵权、功高震主!如今太子年少,主上时日无多,又怎么会容得下田忌这样的强臣辅佐少主!
故事到这里似乎结束了,其实精彩的大戏才刚刚开始。
到了第二年,齐威王去世,齐宣王即位,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,乃复召田忌以为将,为其平反。
至于邹忌的下场,史书没有说,但可以想见,既然要为田忌平反,前提肯定是以诬陷田忌为理由把邹忌一派打下去,否则这个反平不了!
至此,田忌沉冤昭雪,权势、地位、财富,种种一切,失而复得,对齐宣王感恩涕零,誓死效忠。
至于公孙阅和邹忌,从此退出政治的舞台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一局,他们其实赌输了!
复盘“二忌相争”的整个过程,我发现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,有一个人始终躲在幕后,操控着全局,他正是身体每况愈下的——齐威王!
大家不妨想一想,邹忌诬陷田忌的手段很拙劣也很明目张胆,如果齐威王让田忌当面对质,很快就露馅了,谣言是不是不攻自破?
但是齐威王没有给田忌任何辩解的机会,逼得田忌走投无路,怒而起兵攻打邹忌。
一个怒字,可见田忌是受了相当的委屈,他本身是没有造反的想法的!
这里就很蹊跷了,齐威王为什么不给田忌辩解的机会?
要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,非常著名的文章,说的就是齐威王,他可是一个从善如流,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!
当年正是他接受邹忌的建议,颁布命令,凡能当面指出齐王过失者,受上赏;上书进谏者,受中赏;能谤议于市朝然后传到齐王耳中者,受下赏。广开言路,虚心纳谏,接受了许多兴利除弊、富国强兵的好建议!
那么在涉及田忌这么大的事上,他更要倾听当事人的说法,否则诬陷了一员大将,损失何其重也!
吊诡的是,这一次他没有,至于背后原因,只能说他之所以这样做,是为儿子齐宣王铺路!
我们不妨站在齐威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——
1、这一年齐威王57岁了,自感年老了身体不行了,力不从心!而儿子齐宣王年少,大臣里邹忌一派主政,田忌一派主军,相互斗,各成势力,儿子上位肯定控不了局,所以趁自己还有一口气,要提前搞定两派人。
2、因此在临死前一年,他放任邹忌一派来打击田忌,剧本拙劣没关系,只要邹忌出手,越拙劣越好。邹忌这边应该是被齐威王有意误导,自认为看准了齐威王忌惮田忌功高震主的心病,于是肆无忌惮搞了一个算卦占卜的闹剧,诬陷田忌。田忌中招,起兵失败,出逃国外,这一派暂时被打压了下去。
3、第二年齐威王去世,齐宣王继位,这里齐威王临死给齐宣王留了一张可以随时打击邹忌的底牌——就是邹忌陷害田忌的拙劣闹剧!因为太过拙劣,所以把柄一抓一大把。至于用不用,什么时候用,就看儿子齐宣王自己把握了。
4、果不其然,执政第二年,齐宣王感觉时机成熟,打出了这张牌,赶走邹忌一派,迎回田忌,让田忌感恩涕零,誓死效忠。
经过一出拙劣的闹剧,邹忌一派田忌一派,两虎相斗,两败俱伤,最终得利的是新继位的齐宣王。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,可以说,齐威王临死再送儿子一程的目的达成!
都说田忌赛马,田忌通过上中下马的策略调整,巧妙地赢了齐威王!
但我想说的是,那不过是一场无关根本的游戏而已。事实上到了真正的权力的游戏场,田忌根本不是齐威王的对手,始终被齐威王操控于股掌之间。
各位读者,你看清了这出拙劣的闹剧背后,激烈的斗争了吗?换做你是田忌,在这场闹剧中有没有更好的处置之道?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相关资讯
